close

  從“只為我的時代而寫”說起,他從這一代青年人身上看到什麼
  90後看似嬉戲,卻可挺身而出
  是什麼呼喚中國哲學登場
  錢江晚報:1990年代初的中國大學校園裡,學生流行抄寫薩特、尼采、叔本華和弗洛伊德的書,其實是因為那些書正時髦,年輕人未必真讀進去了。現在年輕人讀哲學的更少,可李先生卻說中國哲學該登場了,這如何解讀?
  李:多年前, 德里達到中國, 他是搞後現代的, 來後說了一句話, 讓很多學人非常氣憤, 他說“中國沒有哲學”。其實, 他的意思呢, 是他們自己要從那種思辨的、理性的形而上學里掙脫出來, 而中國的思想恰恰是一種大智慧, 有對人的生活價值、意義的終極追求, 這些東西在中國一直有。所以對海德格爾提出的“詩意地棲居”, 中國學人就大為興奮, 到處引用, 因為我們所學的西方哲學里大多是理性、思辨、推理的東西, 理性抽象如此冷冰冰、硬梆梆, 讓人忘記了哲學中還應有詩意的東西。記得馮友蘭說過, 中國哲學比西方哲學更有味道, 大概是就此而言的吧。中國哲學, 就是生活大於語言。
  趙:李老師說的中國哲學登場,並非是出於某種現實的政治需要,並非出於某種民族主義的訴求,他是從新世紀世界面臨的時代問題出發,從中西方思想文化發展的現狀出發,認為應該整合中國人文智慧和西方文化精神,為21世紀人類的生存開拓新的精神方向。在我看來,李老師所闡釋的中國的文化性格,特別是其中的樂感文化、情本體等富於濃郁審美意味的價值取向,對21世紀人類的精神文化建構,確乎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。
  剋服浮躁、惡俗,是“蘋果時代”的必須
  錢江晚報:上世紀80年代,有很多青年對美學有一種狂熱,那是一個追求“美”的年代,據說工廠女工也買美學書看,所以您的《美的歷程》成了暢銷書,現在呢,大家談時尚,談消費,唱著“小蘋果”追蘋果6,您覺得蘋果手機跟美學有關係嗎?美學會不會被時尚遮蔽呢?
  李:上世紀80年代美學熱,是因為“文革” 毀滅美。十年內亂,醜惡的東西實在太多了, 以醜為美的現象實在太多了, 一些野蠻的、愚蠢的、原始的行為也被說成是革命的, 給人們的教訓太深了。這樣, 尋找什麼是美、什麼是醜, 就帶有很大的普遍性。“美學熱” 的興起是與當時的社會風氣密切相關的。“美學熱” 符合了社會進步的思潮, 也是促進這個社會蘇醒的符號。有些年輕人告訴我, 他們就是為了追求一種美的人生理想、人生境界而對美學有興趣, 研究美學的。
  隨著社會的變革, 日常生活中美的問題也突出了,比如喇叭褲、披肩發、牛仔裝、蛤蟆鏡到底美不美?是美還是醜?在上世紀80年代引起了社會上人們的廣泛爭論, 它幾乎關係到每個年輕人,這就是時尚。
  趙:當然有關係。手機的造型美是信息時代的審美象徵。蘋果的成功和審美理念具有內在聯繫。蘋果之父喬布斯涉及蘋果的原則是先審美,後實用,和一般的工業產品設計程序相反,耐人尋味。時尚也是一種美。當然,如何剋服浮躁、惡俗、輕薄,使審美趣味更有文化品位,是一個時代問題。
  最新一代知識分子,功利傾向更強
  錢江晚報:上世紀30年代,中國出了不少學貫中西的文化人,被稱為“黃金時代”年代嗎?您覺得中國什麼時候會再出現文化“黃金時代”?李先生曾說從辛亥到“文革”,中國有六代知識分子,那麼現在到第幾代了?有第七代,第八代嗎,有什麼特點?
  趙:上世紀30年代是現代中國社會充滿動蕩和危機的混亂時代,也是現代中國學術的活躍時代,這中間的關係非常值得研究。儘管30年代的學術成就不像某些人渲染的那樣燦爛,但那個時代學術風氣好,具有最可寶貴的學術獨立精神。什麼時候再能出現學術的黃金時代我不敢預測,但有一點可以肯定,學術繁榮的前提是自由研究,是學者的思想自由和精神獨立。
  “文革”後大致有兩代:主要出自文革後77~78級大學生的“後文革”知識分子群體和世紀之交成長起來的知識分子群體。前者有擔當意識,後者功利主義傾向更強。
  要培養年輕人自由選擇、自己負責
  錢江晚報:今年5月您曾到華東師範大學講課,大受歡迎。您印象中現在的大學生,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大學生有哪些區別?您有沒有從這一代青年人身上看到新的東西?李先生說“只為我的時代而寫”,有沒有一部書是寫給當下這個新時代的?
  李: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這個程度, 社會給青年人提供大量各種各樣的選擇, 可以讓每個人的個人追求都不一樣, 可以說自由很多, 選擇也很多。這有好也有不好。很簡單的道理: 原先在30件衣服中挑一件不覺得累, 但要有300件衣服讓你挑, 就麻煩了。所以今天的青年人, 關鍵是要培養他們自由選擇、自主決定、自己負責的態度。我說這種“自由”很好, 但還不夠“自由”, 是希望中國的青年人能夠多去想“如何活”、“為什麼活”、“活得怎麼樣” 的問題, 物質發展到一定的時候, 大家就會追問活著是為什麼, 明白怎麼活不是那麼容易的。
  對中國的90後, 我依舊願意用舊著《關於美育代宗教的答問》中的一段: “看似平平淡淡, 無適無莫, 甚至聲色犬馬, 嬉戲逍遙, 卻可隨時挺身而出, 堅韌頑強, 不顧生死, 樂於承擔。仍然在特定的‘有’ 中去確認和實現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, 去解決‘值得活麽’ 的人生苦惱和‘何時忘卻營營’ 與‘閑愁最苦’ 的嚴重矛盾。”那是我在汶川地震前一個月寫下的, 事實證明我是對的。
  趙:現在的大學生由於獨生子女背景,更自我,更獨立,更敏感,好的一面是不受權威束縛,不好的一面是缺乏責任心。否定一切權威,顛覆一切傳統,推崇享樂主義,主張玩世不恭。
  李老師的《人類學歷史本體論》值得關註,這本書是寫給這個時代乃至未來的。另外,他最近還有一本《回應桑德爾及其他》在美國出版。
  一份給“思想”的書單
  如果要為錢江晚報全民閱讀周刊的讀者開一張對“思想有好處”的書單,李澤厚和趙士林兩位分別會列出哪些書目?不妨來看看——
  李澤厚:
  對文科來說, 我是強調讀歷史的。歷史書我推薦兩部, 都是老書, 一部是大家不太註意的, 陳登原著的《國史舊聞》, 我覺得挺好的,這本書還挺好看。還有一本就是《綱鑒易知錄》, 這是我中學時候讀的, 覺得很不錯。
  趙士林:
  中國古代:論語、 孟子、道德經、莊子、管子、左傳、史記、世說新語、壇經、正蒙、朱子語類、傳習錄、古文觀止。
  中國現代:梁漱溟《東西文化及其哲學》,馮友蘭《中國哲學簡史》,朱光潛《談美》,宗白華《美學散步》,呂思勉《中國文化史》,李澤厚《中國思想史論》《美的歷程》《人類學歷史本體論》,徐復觀《中國人性論史》。
  (原標題:90後看似嬉戲,卻可挺身而出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yxjihdlmewdk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